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封面图

一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 Gradle 的文章,从 Gradle 的版本讲到了 Gradle 插件的制作。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没想到今天日常阅读鸿洋的公众号推文也是 Gradle 相关的。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写的远不如推送文章的内容丰富,比如他把 setting.gradle 中的配置、使用讲的很清楚,还有他介绍了很多 Gradle 的 API,有关于 Project 也有 Task的。

总之,我看完之后感觉我写的好像根本比不上人家。想到这里,我有点慌。我开始思考。我的那篇文章的定位是什么?目标呢?阅读人群应该是哪些?再以同样的问题去审视他的文章。我得出一个结论。

我的文章定位是自己的 Gradle 学习之路,主要是记录 Gradle 整个架构,适合使用过 Gradle 但对它不甚了解的开发者,可以明晰 Gradle 在这些开发者心中的形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的」,让更多的开发者有能力可以主动的更深入的了解 Gradle。

他的文章则是定位在使用 Gradle 之后,有些困惑或更好的使用方法,主要面向的人群是已经对 Gradle 有所了解,同时期望更进一步的开发者。

我的文章是对应着我的 Gradle 学习过程,他的文章也是对应着他的 Gradle 学习内容。

到这,我想应该释然了,于是我放下手机。结果脑子里冒出一个新的问题:

为什么他的学习过程比我的更丰富。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学习 Gradle 的过程了。为什么我之前学习的时候没能学习到这么多呢?我再学另一个东西的时候怎么保证我学的内容丰富呢?还有就是我如果保证学习内容的丰富是不是也会产生很多知识点用不上的问题?

说来也巧,昨天正好在扔物线的知识星球看到他有关这些学习的分享。

答案是够用,保证够自己用的就行,这样既能保证不会多学「感觉用不上」,也不会造成少学「感觉没学到多少」。

那什么是够用呢?他给出的建议是:

  1. 根据事情的起因「问题场景,也有可能是其他场景」,能够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就行。比如:如何通过命令行在远程服务器和本机之间互传文件?那答案可能就是通过使用 scp 命令进行。
  2. 如果有其他的有益场景「面试、分享 等」,可以深入 scp 命令的实现原理,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如果在上传文件时有冲突,scp 是会复写文件还是,重命名文件,内部实现原理是什么?

针对不同的场景,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那具体怎么学呢?就是所有场景的并集,也就是说,当你的学习成功能同时满足你所需场景「或 解决问题或博客分享或升职加薪」才是既不浪费也不少学。

本文封面图:Photo by Shawn Ang on Unsplash